英國教育史:近代篇(1780-1944)

9789868390973

英國教育史:近代篇(1780-1944)

周愚文  著

ISBN:978-986-83909-7-3

◎簡目介紹:

第一章 緒論 1
第二章 主要教育政策的演變 23
第三章 初等教育 55
第四章 中等教育 115
第五章 高等教育 197
第六章 教育行政制度 293
第七章 師資培育 373
第八章 結論 445

內容簡介:

英國十九世紀的教育改革行動,首先是從小學教育開始。將教育視為公共服務或公共需求的興趣日增,雖然十九世紀前期中央政府想要透過立法或補助方式積極介入,但是始終無法如願,一直到1870年〈小學教育法〉通過,才是國家教育的初步開始;其次是大學教育。1850年代以後,首次開始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對牛津與劍橋兩所老大學進行調查,並於1870年進行第二輪的調查與改革,伴隨而生的是相關法案的制訂;關於中上階級的中等教育,在1860年代首度受到關注,歷經數個皇家調查委員會後,通過文法中學、公學及捐款學校等類學校的法案。不過十九世紀末所呈現國家教育的雛形,並不是一個三級教育完備的制度,因小學教育與中學交錯,缺乏聯繫與銜接,中等教育學制混亂,大學教育改革緩慢。整個制度的改革,由於遷就現實,許多法案對爭議性問題,都是採取妥協的立場,於是自初等教育至中等教育,都呈現二元制(the dualsystem)的色彩。之所以如此,是反映出英國不同階級利益與國教徒及不奉國教徒間不同教派之爭;至於教育行政制度,十九世紀以前可謂完全不存在,隨著國會改革、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,以及中央政府對於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加、政府的干預日增,才逐漸設立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,教育行政制度也才漸漸形成。中央主管部門歷經改組,由最初的樞密院教育小組、教育署到教育委員會,教育行政權力日漸集中,而消除多頭馬車政出多門的現象;地方則設立學校董事會,與各宗教自願團體相互競爭。

◎作者簡介

周愚文
現職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學發展中心籌備處主任、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、財團法人台北市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執行長
學歷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
經歷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籌備主任、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社訪問學人(Associate)、教育學院研究(1999)、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進修(1993)

如要團訂請給我們一天時間備書,以便親送或宅配(貨到付款或匯款)。

若要單本購買,請上班時間到門市購買,享有九折優惠

如想單本郵購,請按此網址>>

 

 

 

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
10663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18巷2弄20號
電話:(02)2378-0358
傳真:(02)2736-9042
電子郵件:proedp@ms34.hinet.ne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