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改革:研究議題與取徑
卯靜儒 主編
ISBN:978-986-6624-30-8
◎簡目介紹:
1. 知識與課程 1
2. 中學課程的社會史:學科研究 29
3. 變革的進程:二十世紀美國課程的改革 59
4. 美國60年代課程改革:從被動遭逢到主動面質 95
5. 科學、課程與博雅教育 115
6. 知識與控制:教育社會學的新方向 145
7. 課程發展與價值衝突:研究與經驗的啟發 163
8. 學校科目的型塑:美國教育機構創建時的難題 183
9. 教科書的政治學:政治、經濟與文化的動態分析 195
10. 課程改革的趨勢綜觀 215
11. 明日學校的課程 237
12. 衝突中的課程:社會視野、教育進程,及進步學校改革 259
13. 讓我們一起變聰明:後結構主義的課程改革進路探索 281
14. 從《教育改革》簡介Stephen Ball的主要論著和觀點 305
15. 全球化與教學論:空間、位置與認同 327
16. 多元文化課程:社會理論、實踐,與政策的新方向 357
◎內容簡介:
課程一直是教育研究與學校實務的重心。課程也往往是國家在面臨經濟、社會與政治上的危機時,所提出最主要的改革對象之一。本書綜觀西方國家橫跨近世紀的百年歷史,學校教育如何進行課程改革,因而擔負社會轉型的因應策略與教育責任。
本書共收錄十六篇導讀文章,選讀的書籍以作者出版的「時間序列」為縱軸,「議題」與「取徑」交錯為橫軸,畫出一個選讀經典的座標,有助於讀者瞭解這些典籍的時空脈絡與知識背景。而時間上的排序,則是從Dewey與Hirst的二十世紀初,到Kliebard與Edwards & Usher的二十一世紀初。「研究議題」包括:知識形式、價值選擇、學科與教學、教科書編選、課程發展與計畫、社會改革╱願景、全球化、行動研究等。「取徑」則有:哲學、歷史、知識社會學、批判教育學、後現代╱後結構主義、女性主義、多元文化主義與國際比較分析方法等。
課程在臺灣,從410教育改革運動開始,經歷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實施, 到目前高中95與99課程綱要的修訂等,除了課程政策不斷推出之外,課程改革也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門議題。本書的誕生,就在這樣的時空脈絡下,希望藉由典籍的閱讀與對話,以利於課程改革的議題探索與研究取徑的深化。
◎作者簡介:
卯靜儒
學歷: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(University of Wisconsin-Madison)哲學博士。
經歷: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專任副教授
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
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
現職: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
學術專長:課程社會學、課程理論研究、教育社會學、多元文化教育、性別教育
如要團訂請給我們一天時間備書,以便親送或宅配(貨到付款或匯款)。
若要單本購買,請上班時間到門市購買,享有九折優惠。
如想單本郵購,請按此網址>>